2025年4月23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证卡票签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证卡票签安全识别产业发展二十年”首场座谈会,在北京圆满召开。来自行业主管单位、科研单位、行业企业等50余家单位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座谈会得到行业各界的大力支持,包括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公安部一所、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中国印章行业协会、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等行业主管单位、科研机构及行业组织代表,中国新闻周刊、印刷工业、科印传媒等媒体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大唐微电子、紫光同芯、华大电子、蚂蚁集团、银牡丹、华正联、美卡得、斑马、雄帝科技、得实集团、明森、上海密特、宏盾、奥美、盛视、华弘智谷、中软高科、环天、诺君安、北京数字认证、金掌脉、琥鲸等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应用于人类社会运转的基本客体:物理世界的自然人、法人、财产及其真实性;互联网世界中的数据人、数据资产及其真实性。其技术集合了人类社会所发明、所使用的最先进技术,其应用场景贯穿人类生活的全过程、全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激烈变化,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在国内与国际、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安保与通用、创新与应用等方面,既有持续、紧迫的社会需求,也面临挑战。
今年,适逢“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展览暨高峰论坛(SDS)”举办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中国证卡票签安全识别产业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给我国以至全球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变化。本次座谈会深入研讨了以安全证件、防伪技术、生物识别、数字身份认证为代表的证卡票签安全身份识别产业二十年来的发展变迁,并就产业未来发展及全球合作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
产业发展长卷回溯二十年征程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执行副会长、证卡票签专委会理事长王耀华主持,王耀华会长首先代表活动主办方向与会来宾致以热烈欢迎以诚挚感谢,并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安全识别产业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经济秩序维护与社会诚信建设的底层支撑,其战略价值在数字化转型中愈发凸显。回首这二十年,我们感叹本产业发展速度惊人,感叹本产业为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更感念本产业同仁风雨兼程卓越贡献。专委会深耕行业二十余年,正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希望借本次座谈会积累多年以来产业发展的有关经验,推动安全识别产业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理事长殷荣伍以证照防伪为切入点,系统解析了防伪技术从传统材料防伪到与智能信息防伪结合的发展路线,强调技术创新需与产业场景深度耦合,构建“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的全链条安全体系。
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产业部 IC 卡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主任罗洪元从回忆“金卡工程”项目开始,深度梳理了居民身份证、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等重要智能卡代表性项目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迭代,特别提及国产密码算法在证卡安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提供实践范本。
原中国防伪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刘玫玫在回望SDS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时,结合公安领域安全识别技术应用,深入解析了八大典型应用场景的关键要素,同时也为未来行业发展指明了关键方向:一是要健全新技术准入规范;二是要推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项目落地;三是要强化现有技术的优化升级。
中国印章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潇君从印章文化传承与技术革新视角,解析了传统印章从实体信物到数字印章的演变逻辑,指出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电子印章系统正构建“签名可信、过程可验、责任可追”的数字化核验体系,助力政务与商务场景提效降本。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林系统阐述芯片技术从“功能单一化”到“安全模块化”的演进路径,作为安全识别产业中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安全芯片技术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并强调未来需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推动安全芯片与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证卡票签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何淑伟从长远规划视角谈到,专委会需在行业变革浪潮中始终占据前沿位置,以前瞻性视野审视当下产业生态。同时,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路径,通过主动寻求全球化协作,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科技发展:深入践行普惠民生
二十年来,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发展给我国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变化。本次座谈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工程师魏丽丽深度解读社会保障卡26年发展轨迹:从1999年首卡发行的芯片IC卡,到第三代卡搭载的国产芯片与非接触式通信技术,社保卡已从单一社保凭证升级为集民生服务、金融功能、身份认证于一体的“数字民生卡”,未来将加速融入“智慧城市”服务网络。
国家卫健委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健康卡应用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德建以区域健康卡试点为例,分享了健康卡如何通过跨系统数据互通,实现诊疗信息共享与分级诊疗协同,强调在数据安全合规框架下,推动健康卡向“医疗身份认证+健康数据枢纽”转型的实践路径。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主任张燕分享了公安院校在安全证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探索,针对当前制假技术智能化、隐蔽化趋势,公安教育已将多项前沿技术纳入核心课程,同时强化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建立协同培养机制,为公安科技强警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融合探索:多维身份识别蓬勃发展
本次座谈会深入研讨了以安全证件、防伪技术、生物识别、数字身份认证为代表的证卡票签安全身份识别技术二十年来的发展变迁。在安全证件方面,来自雄帝科技、银牡丹、华正联、苏州奥美、得实集团等国内优秀企业代表,分别围绕证件材料、制卡工艺、个性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安全证件制作领域的创新突破。
来自紫光同芯、中电华大、广州明森、斑马、中软高科、琥鲸等行业企业代表,分别围绕安全芯片、制证设备、即时发卡、识别技术等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与会嘉宾通过详实的数据与案例,全面剖析了产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蜕变历程。其中部分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更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行业标杆。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物理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安全识别产业的主旋律。作为数字身份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蚂蚁集团依托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积极探索数字身份多领域场景应用,通过构建蚂蚁链安全标识系统,为多行业提供数字化信任基础设施。
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中软高科总经理李强聚焦人证核验技术演进,从早期光学识别到如今的新技术突破,解析了人证核验设备在多场景的创新应用,并强调需构建动态安全核验体系,应对新型身份伪造风险。盛视科技总监惠新明分享了创新识别技术在边检口岸智能核验、城市安防等多场景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精准应用。诺君安副总经理杨扬深入解读了识别设备的技术迭代,从传统光学识别到AI视觉算法赋能,为多场景身份核验提供了智能化查验方案。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防伪技术专委会负责人张铮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安全识别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深入分析AIGC技术引发的图像伪造、语音伪装等安全风险以及为应对AI 诈骗事件所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任王琎深入解析了移动运营商在 5G、物联网时代面临的身份认证需求升级。随着 eSIM 卡、物联网卡的规模化应用,传统证卡技术正与通信模组、安全芯片深度融合。结合 “万物互联” 场景,助力“连接即安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本次座谈会还研讨了行业发展中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威胁、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海外市场拓展及行业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展望未来: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
二十载砥砺奋进,新征程同心聚力!证卡票签安全识别产业未来在物理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将构筑更安全、更便捷、更可信的身份安全体系。随着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的不断深化,支撑社会运转的“信任基石”,必将在数字化浪潮中迸发更璀璨的光芒,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第二场座谈会预告
4月29日,“证卡票签安全识别产业发展二十年”第二场座谈会即将在京召开,座谈会将重点聚焦安全印务及防伪溯源技术领域发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