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二十周年庆、第十九届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开幕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

周  济

(2025年5月28日)


1751964813314081.jpg


2025年5月28-29日,第十九届安全识别技术展览会暨高峰论坛与SDS二十周年庆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来自海内外1200余家单位相聚在北京,共同见证了SDS二十周年的光荣时刻。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周济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徐延豪常委

段洣毅会长

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

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王耀华会长邀请的有机会跟大家学习交流,同时也共同见证我们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一些新的创新性成果。

我本人是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我们搞材料的人会觉得材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那么最近一段时间跟王会长学到安全识别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就真正的感到了证卡票签技术才是更直接的人类文明的基石,因为证卡票签技术的确是人类信任文明的一些非常基础的东西,实际上人类社会正是靠着这样一些最早的实体化的技术(现在又迈入了数据时代),靠这样一些实体的东西,来建立起人类文明直接的体系。

长期以来,我也在推动交叉科学发展。从交叉科学角度讲,从事证卡票签安全识别这样的一些技术的人,每个人可能都是一个交叉科学的专家。因为这类技术本身就是融合了各方面的、实际上是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很多东西。

同时这个领域也是技术更新迭代特别快的领域,必须要走交叉的这条道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理解,大致有三点,与大家分享一下:第一点,就是交叉科学可能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源头。我们大家经常谈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或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际上大家认为已经发生了。如果我们从科学研讨上讲,前三次科技革命,都能找到一个非常具体的技术源头,你比如说第一次科学革命和以及第一次的技术变革,那么都是源于牛顿力学的产生;那么第二次是源于电磁学理论管理思维的产生;第三次则是源于量子力学的产生。

按照这样的逻辑,所谓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具有如此深远影响的、科学意义上的重大突破性源头。虽然我们现在感觉到我们一切技术发展得非常快,数字化也好,互联网也好,人工智能技术也好,我们如果再看一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机的一些代表性的书籍,像《大趋势》、《第三次浪潮》、《信息时代》等等,在那里实际上对我们今天的这样一些变化都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说,目前的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的、或者智能化为基础的这样的一个变革,可能还不是真正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而是前几次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的延续。

这意味着,某些东西当时我们还没有预见到,那应该是一些很交叉的东西,比如说像人工智能在生物领域里边一些应用,所以去年诺贝尔奖化学奖才颁给了给了很多领域的专家,那些利用人工智能来发现蛋白质转移等等一些技术。而这样一些科学或者技术,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趋势,即真正的一些突破可能孕育在交叉科学之中,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是当年没有预测到。现在有人预言可能未来10年,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会消除。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就是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或者是信息科学等等学科的某种大交叉,大交叉学的产物。

第二点,我认为学科交叉为科技范式的一些变革提供了一些新的路径。证卡票签安全识别这样的技术,也相应地有一些范式的变革,比如说从实体的证件到数字证件,那么这样的一个变革就是范式的变革,而范式的变革往往会给这个技术本身带来很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很多的挑战。

我个人也有一些研究经历,实际上恰恰是由于我们及时的找到了一些新的范式的源头,那么后来才取得了一些成就。

第三点,就是学科交叉融合是解决一些复杂的工程问题的手段。这正是钱伟长先生所提出的:所有的工程问题都是交叉学科的一种。安全识别技术也正是这样一类非常复杂的技术;因此,安全识别技术本质上就是一个跨学科的协同计划,那从古埃及的身份认证到区块链的身份认证,人类在真实身份上的不断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而安全识别正是源于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生物特征学、密码学、行为心理学甚至艺术设计等领域的深度碰撞。比如说我个人是搞材料的,我就觉得材料学的很多技术与安全识别技术的融合创新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非常感谢王会长邀请我来到这个SDS论坛,看到了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原来如此有魅力,如果早一点知道这样的一些东西,可能说不定还能跟大家一起做一点事。

其实材料科学我觉得现在目前我们使用的光学的这个东西比较多,我觉得包括光学变色,实际上光学变色有很多的机制,那么这些机制可能不是都能用到,可能目前业务上来说,那么还有一些纳米纤维,现在目前在使用的仅仅是材料合作的就是材料的一少部分。

另外人工智能就是让动态图像识别异常行为检测成为可能,其实过去我们可能看人的脸什么的,现在其实每个人的很多特征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种不一样了,你如果我们可能从个人的角度讲,能看出来,但是实际上你怎么把它数字化,数字化的话,在这样的一些技术,我觉得可能注意到人工智能的技术。

另外就像量子密码,那么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就是另外像认知科学能够帮助的我们设计更符合人类直觉的标准。这种跨界的融合,现在印证了钱学森先生提出的这么一个观点,就是说创新往往发生在交叉的这样的一个地带。

当下的挑战就是复杂系统,那么我们如何面临当下的挑战,往往我们是需要有一种自主系统的思维。面对造假技术道高一尺,德高魔高一丈的现状时,单一的或简单的技术肯定是力不从心了。比如说生命特征识别,同时需要考虑算法精度和合理风险。电子标签的可靠性涉及到芯片和网络攻防这样的一种双重技术,这些都要求我们以系统交叉科学的视角构建技术:从技术层面,我们要推动像光学和电子学、材料学到密码科学这样的一些跨界融合;在应用层那么要促进金融、安保、医疗、公安等等这种场景的支持共享;而从伦理层面,我们需要建立技术专家和人文社科的对话机制。

未来的方向就是把各学科壁垒打破。因为,我期待了SDS论坛能够成为跨界创新的这样一个催化剂。

最后我想说,每一张证卡的背后都是公民的信任,每一枚签章之下是社会的契约,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是值得我们持续创新的力量。这些都体现了SDS论坛的价值和责任。

祝本次论坛体现出更多的智慧火花!谢谢大家